和记官网

首页
>新闻资讯>综合报道
海港之畔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

  位于福建省连江县东北部、罗源湾南岸的可门港,是福州丝路海港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里水深港阔,翠峰挺秀,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。



  福建可门电厂三期百万千瓦机组项目坐落于海港之畔。11月29日,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该项目5号机组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圆满成功,为这座天然深水港绿色发展增添了新活力。

  创优路上优质履约

  福建临海地貌单元跨度大、天气多变、台风多发。5号机组作为扩建工程,紧邻老厂且场地紧凑,交叉作业不可避免。机组采用国际领先的二次再热技术,汽轮机进口蒸汽参数为同类型机组最高参数,发电厂循环热效率可提高1.30%,系统较同类型机组,更为复杂

  开工伊始,项目团队明确争创国优金奖的目标与措施,以全面推行项目标准化建设作为创优工作的基础,以精细化施工、推出特色和亮点,作为创优工作的突破口,做到面结合、相辅相成

  项目团队组织精干技术力量成立施工专班,以专家咨询指导、技术研讨等多种形式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难点、堵点问题,施工人员见招拆招、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,突破常规思路、创新工艺工法。

  锅炉大板梁吊装属于危重大工程,5号大板梁预装高度距离地面121.5米,吊装区域紧邻老厂,空间逼仄。技术人员针对作业环境、安装位置及板梁数据,进行三维BIM建模,最终提前完成吊装工作。

  在空预器安装工作中,项目团队创新施工方法,钢架安装与空预器安装同时进行,降低了安装难度,并且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中心筒垂直度,降低空预器运行过程中的漏灰与漏风系数,安装质量大大提高。新工法实际应用后,减少了脚手架搭设工作量,有效节约了成本。

  项目建设中,《采用炉内施工平台安装螺旋水冷壁施工工法》《火力发电厂四角切圆燃烧器改造施工工法》等6项创新成果被授予中国电力建设工法,一项成果被授予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
  倾注匠心砥砺向“新”

  项目从策划阶段便立足高标准,加强创新管理,实施实体样板,确保一次成优。施工区域数字监控全覆盖,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。

  现场三级质检机制和“举牌验收制”与信息技术相结合,使现场质量管理全程可控,智慧工地建设呈现新气象。

  新材料、新工艺的应用,使得焊接材料种类繁多。项目部合理评估质量风险,向业主递交联系单,把管道焊口无损检测比例从50%增加至100%,增加检测焊口45000余只,大大提高了管道焊口的安全可靠性。

  参建员工在项目建设中直面挑战,锤炼匠心,从细节处把控项目质量,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。项目部调总肖惠民在现场巡检时发现,燃烧器系统消防雨淋阀喷头、火检冷却风管道等设备与锅炉设备安装距离设计不满足热膨胀要求,存在重大安全隐患,立即向业主汇报,并及时整改,得到业主通报嘉奖。

  针对塔式锅炉内搭设操作平台,可门项目部技术人员开启头脑风暴,从如何避免脚手架频繁拆装、减少因脚手架搭设过高而增加操作难度等方面反复讨论,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可升降式施工平台搭设方案。他们模仿塔内楼板,制作了一种施工走廊式平台,利用钢缆从塔顶设置动力设备,使平台实现可上升、下降、悬停,提高了炉膛内的施工效率和质量,保障了平台施工的安全。《采用炉内施工平台安装螺旋水冷壁施工工法》就诞生于此。

  受热面组合架是锅炉受热面施工中的安装辅助装置。传统的组合架采用焊接方式连接,材料无法进行周转重复使用,容易造成浪费。项目团队对各种材料、结构、连接方式深入研究,研制出一种可拆卸、可重组、可循环利用的受热面组合架,工程结束后可周转利用,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,该成果被授予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》。

  聚力攻坚熔炼团队

  可门三期项目建设期间,项目所在的福建省连江县,遭遇三次特大台风、数次中大型台风。

  该公司可门项目部党支部优先保障人员与项目财产安全,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,在巡防巡查、值班值守、应急抢险等工作中亮身份、树形象。从人员物资保障、现场管理、联动机制、灾后恢复等方面安排抗台工作,成功抵御了台风的屡次侵袭。

  项目建设中,该项目部党支部将党建引领与项目生产实际紧密结合,践行“四特精神”“亮剑精神”“工匠精神”“契约精神”“团队精神”五种精神,汇聚起了项目强大合力。

  历时21个月,实现厂用电受电、DCS受电、汽轮机扣盖、锅炉水压试验、锅炉点火、汽轮机冲转、机组并网、168小时试8个一次成功创下了同类型机组建设时间最短的纪录,安徽电建二公司建设者们在清洁煤电项目建设中,再次打造了精品,彰显了实力。

  清洁绿色的电能顺着条条银线,在山海间奔腾,送入千家万户。安徽电建二公司人,将自己化作广袤山海中的画笔,描绘一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。